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慕尼黑会议及协定粗暴地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绥靖政策登峰造极的表现。慕尼黑会议及协定鼓励和助长了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
2017年最新人教版中考世界历史的重要国际会议有哪些
重要的国际会议 1.巴黎和会: 时间:1919年,参加国:一战的战胜国,主要由英法美三国操纵会议, 内容:同战败国媾和;中心是处置德国;签订了对德、奥、匈、土的和约, 作为战胜国,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收回战前德国侵占中国胶州湾、胶济铁路和山东的一切权利。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英法无视中国利益,公然支持日本。 影响:建立凡尔赛体系,调整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 2.华盛顿会议, 背景:一战前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冲突,也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为了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掀起海军军备竞赛。 目的:缓和它们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 召开:1921—1922年,美、比、英、中、法、意、日、荷、葡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 签订《九国公约》,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自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3.慕尼黑会议: 时间:1938年; 参加国:英、法、德、意; 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强割捷克的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影响: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绥靖政策达到顶峰,不利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 4.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年于苏联的雅尔塔; 与会国: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内容:(1)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德国民主化。(2)准备在战后建立联合国。(3)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影响:加速了德国的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评价:会议背着中国作出的有损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决定,是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更是绥靖政策又一次发展到高潮的标志。5.亚非会议: 背景: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纷纷建立,亚非国家之间出现联合反帝反殖的新局面。 时间、地点:1955年于印尼的万隆。 影响:亚非会议所反映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6.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 召开: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德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初中书上主要就讲了这几个会议,高中的相对来讲太深了点。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各决定了什么
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会议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及苏俄等战败国.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Conference of Washington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德黑兰会议: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举行会晤。会议通过了东西方盟国联合打击希特勒德国的一致作战计划,为1944年在欧洲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从而对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雅尔塔会议: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会议对于缓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慕尼黑会议对世界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1,暴露了英法的软弱,组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2,希特勒占领捷克以后,军事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战略上处于有利地位.会议上《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为二战的最终爆发埋下了祸根。
慕尼黑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影响
慕尼黑阴谋助长了纳粹德国的扩张气焰,实际上对二战爆发有推波助澜作用,而雅尔塔会议对德日法西斯的打击是很明显的,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战后如何处置这些法西斯国家,对二战的结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求慕尼黑会议,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的时间,背景,主要内容,意义…
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希特勒唆使日耳曼人党要求苏台德区"自治",德军同时在德、捷边境集结,进行武力威胁,由于捷举国奋起,决心抵抗。希特勒被迫暂时退却。 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1938年10月10日前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及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连同上述地区的一切建筑和设施,移交给德国;日耳曼居民是否占多数尚不确定的地区,暂由国际委员会占领,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归属,最后划定边界。慕尼黑会议及协定粗暴地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绥靖政策登峰造极的表现。慕尼黑会议及协定鼓励和助长了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同年10~11月德军占领苏台德区。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领土,并于9月进攻波兰。华盛顿会议:1921年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1919)的继续,因为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 巴黎和会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华盛顿会议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关于中国签订《 九国公约》,确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它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它暂时调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确立了它们在东方实力对比的新格局,承认了美国的优势地位,使日本受到一定的抑制,而且使中国回归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到11日,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1943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日德意败局已定,随着反法西斯德国军事行动的发展,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而产生的一系列政治问题需要迅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