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足球新闻

中国书画家王蒙简介?王蒙最简介

时间:2024-03-24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足球新闻 文档下载

洪武十八年,因“胡惟庸案”牵累,死于狱中。其山水画受到赵孟影响,师法董源、巨然,集诸家之长自创风格。洪武十八年,因“胡维勇案”入狱身亡。王蒙、黄公望、乌镇、倪瓒被称为元代四大家族。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若于刻画之工,元季当为第一。

中国书画家王蒙简介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人。元朝画家。赵孟頫外孙。元末弃官,隐居临平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直至晚年才下山出仕,于明初任山东泰安知州。洪武十八年,因“胡惟庸案”牵累,死于狱中。

王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其山水画受到赵孟頫影响,师法董源、巨然,集诸家之长自创风格。作品以繁密见胜,重峦叠嶂,长松茂树,气势充沛,变化多端;喜用解索皴和牛毛皴,干湿互用,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之中;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兼攻人物、墨竹,并擅行楷。存世作品有《青卞隐居图》《葛稚川移居图》《夏山高隐图》《丹山瀛海图》《太白山图》等。

扩展资料:

代表作品:

1、青卞隐居图》是元末明初山水画家王蒙所作纸本水墨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描绘画家故乡卞山苍茫景色,山上树木茂密苍郁,溪流回环,景色清幽,隐士行居其间。画法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再用焦墨皴擦,使得画面不迫不塞,元气淋漓,气势磅礴,创造了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

2、《春山读书图》是元代画家王蒙所创作的一幅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春山读书图》描绘水滨山崖下茅屋几椽,文士们在屋中读书的情景。近景冈阜,松柏成林。中景兀峰,拔地而起,气势雄伟。

3、《葛稚川移居图》是元代王蒙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描绘了晋代道士葛洪携家移居罗浮山修道的情景,画中葛洪手执羽扇,身着道服,神态安详,正回首眺望,身后老妻骑牛抱子,一仆牵牛而行。此画以山水为主体,崇山峻岭,飞瀑流泉,单柯碧树,溪潭草桥,加上画中的人物,构成了一幅深秀、谨严的山水人物画。

王蒙最简介

王蒙(1308-1385),书明,黄河山桥,湘光巨石,吴兴人。元代画家。赵孟复的孙子。元朝末年,他放弃官职,退居临平黄河山。他叫黄河山樵夫。他直到晚年才下地当官。明初任山东泰安知州。洪武十八年,因“胡维勇案”入狱身亡。

王蒙、黄公望、乌镇、倪瓒被称为元代四大家族。受赵孟复的影响,他的山水画受到东原和汝兰的启发,有自己的风格。作品与茂密、重叠的山峦、苍松翠柏、苍劲盎然、多变;喜欢用绳子和牛毛,干湿互作,送清新中厚实厚重;苔藓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他擅长字和墨竹,也擅长楷书。现有作品有《清边隐逸图》、《葛志川移民图》、《避暑山庄藏图》、《丹山瀛海图》、《太白山图》。

扩展资料:

代表作品:

1、青卞隐居图》是元末明初山水画家王蒙所作纸本水墨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描绘画家故乡卞山苍茫景色,山上树木茂密苍郁,溪流回环,景色清幽,隐士行居其间。画法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再用焦墨皴擦,使得画面不迫不塞,元气淋漓,气势磅礴,创造了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

2、《春山读书图》是元代画家王蒙所创作的一幅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春山读书图》描绘水滨山崖下茅屋几椽,文士们在屋中读书的情景。近景冈阜,松柏成林。中景兀峰,拔地而起,气势雄伟。

作者简介(王蒙)

王蒙 男,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http://www.chinesewiki.org/wiki/user1/34/archives/2005/2177.html

元代画家王蒙简介,号黄鹤山樵,元四家之一

人物简介

王蒙(1308-1385),元朝末

年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外祖父赵孟\、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年轻时隐居黄鹤山(今余杭临平山)几十年,过着“卧青山,望白云”的悠闲生活。元末,张士诚据浙西,曾应聘为理问、长史,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1368年,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大明帝国,王蒙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惟庸案牵累,于大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死于狱中。

人物影响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

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对明清及近代山水画影响甚大。

绘画特色

王蒙创造

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他的独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画史绘要》中说:“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而恽南田更说他“远宗摩诘(王维)”。常用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两种,其特征,一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笔,以用笔揿变和“繁”著称;另一是用“淡墨钩石骨,纯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绝无余地,再加以破点,望之郁然深秀”。

人物评价

倪瓒:临池学书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宗炳)。王侯

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 )

王世贞: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公望)、黄鹤(王蒙)又一变也。( 《艺苑卮言》 )

董其昌:其画皆摹唐宋高品,若董巨、李(成)范(宽)、王维,备能似之。若于刻画之工,元季当为第一。( 《画禅室随笔》 )

石涛:大痴、云林(倪瓒)、黄鹤山樵一变,直破古人千丘万壑,如蚕食叶,偶而成文,谁当着眼。( 《跋汪秋涧摹黄大痴江山无尽图卷》 )

高木森:在元四大家中,王蒙的画代表由

元入明的启蒙画派,他的新观念表现在笔墨和布局,以其密集的牛毛皴相对于赵孟\以来的清逸简淡,以其繁密高叠的山石相对于倪瓒的一河两岸,在中国绘画史上,王蒙的地位就像荆浩、李唐、赵孟\一样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性。( 《王蒙的空间幻象》 )

代表作品

倪瓒曾在他的作品《岩居高士图》中题词:“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传世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葛稚川移居图》《夏日山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秋山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代表作品还有《湘江烟雨图》《深林叠嶂图》等。诗文、史学亦精。今存诗集《草堂雅集》。

《青卞隐居图》,1366年作,纸本

,水墨,纵141厘米、横42.2厘米,董其昌誉为“天下第一”。该画层峦叠嶂,自下而上布满整个画面,用笔随意,用色典雅,林木山石的局部感觉极佳,整体效果则显得零碎,山峰造形也稍嫌奇特,适合近看而不适合远观。

名作《层峦萧寺图》为墨笔纸本,尺寸为129×353cm,此轴为清宫旧藏,后经伪满洲国内务大臣沈瑞麟之手流入海外。清高宗乾隆赏玩此画之余层作诗一首并御提于画右面上方:“峦叠枯荷叶,寺栖老衲寮。烟霞为世界,松竹伴混朝。户迹绝双足,钟声批七条。林关客未止,未许易相招。”从画幅上部鉴藏玺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乾隆鉴赏(白文)等,可以窥见此轴为历朝珍重者收藏流传大致经纬过程。王蒙在此轴中用“高远”结合“深远”法。图写层峦茂树,溪流幽谷的江南山景,在组织结构上将其画面茂林山寺处理在中景状态,把松林作近景布置,布局屈伸变换,穿插映带,蜿蜒曲折,虽繁复而见单纯,予人以深邃意境,的郁茂气势,引导观者进入奇特的精神享受,可谓匠心独运。《层峦萧寺图》在绘画技法上融合了董源、巨然、郭熙、赵孟\的技法之长,灵动多变,云头、牛毛、解索等皴法交互运用,以充分展示江南山峦植被葱茏茂密的景象。

作品欣赏

《夏山高隐图》

元 王蒙 绢本设色 纵149厘米 横6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深远和高远兼用的布局手法描绘了深山。远景为一群峰涌动的险峻高山,一条细瀑从前川直挂而下,融入山下轻雾之中,并沿着画面下半部低峰深壑向近处蜿蜒流淌。山溪在碎石间跌荡,似能听到悦耳的回响。两岸山石层叠,林木葱郁,屋宇掩映。近处林荫蔽日

,凉气袭人,隐士、书童、仕女、樵夫在屋中、房前、溪边、道上品茗、谈天、汲水、行走,各行其是。整个画面景物繁密,造型谨严,境界深邃而又开阔,有炎夏清凉之意。画家以其最常用的解索皴画山石,笔法沉着稳健,墨色层次丰富,设色清淡,色墨互融,为其中年力作之一。

成交情况

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在2011年6月4日晚北京保利2011春拍夜场中,以4.02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当年春季拍卖市场上成交价最高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这个价位仅次于2010年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的价格,为迄今为止拍卖市场上第二高

价的古代书画作品。

由于该拍品备受关注,在当晚古代书画夜场前,拍卖师宣布,竞投王蒙《稚川移居图》需要办理8000号以上的特殊竞投牌。截止晚7点半,已有17位藏家办理了特殊竞投。

在拍卖师报出1亿1千万元的开槌价后,最终经过19次叫价,该拍品被持8086号竞投牌的藏家以3.5亿元竞得。再加佣金,最后成交价达4.025亿元,成为当年春季最“贵”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

作家王蒙简介谁有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作家王蒙简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平(今北京市)。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当代作家、学者,原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名誉校长。

元六家王蒙简介 王蒙的艺术特色

  王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是元代著名的画家。公元1308年,王蒙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外祖父赵孟、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受家学渊源的影响,王蒙自幼学习书画,勤学苦练,最终有所成就。

  人物档案

  姓名:王蒙

  字:叔明

  号:黄鹤山樵

  别名:王叔明、黄鹤山樵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元代

  出生地:浙江吴兴

  出生日期:1308年

  逝世日期:1385年

  职业:画家

  代表作品:《青卞隐居图》、《夏山高隐图》、《丹山瀛海图》

  王蒙家里亲友都是书画大家,王蒙自幼受家学影响甚深。特别是王蒙的外祖父赵孟,对王蒙的山水画更是有直接的影响。

  一直到后来,王蒙开始接触到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的作品,王蒙的画法才渐渐与赵孟割离。一直到最后,王蒙画技炉火纯青,渐渐的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才算是开启了新的篇章。

  元朝末年,当朝统治者腐朽无道,百姓受剥削严重。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双重矛盾爆发形成的洪流中,各地农民起义政权拔地而起。其中一支由起义领袖张士诚率领的义军占领浙江以西,王蒙初时被聘为理问、长史。后来王蒙弃官隐居,居住在临平。

  王蒙年轻的时候,就对尘世生活,仕途名利追求不高,所以很早就开始了隐居生活。他年轻的时候,隐居在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一住就是几十年,过着“卧青山,望白云”,闲云野鹤般的悠闲生活。

  元朝政权最后还是被农民起义军扳倒,众多起义军中以朱元璋领导的义军获胜,建立明王朝,统一中国。

  明朝初年,王蒙出任泰安知州,后来受到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的牵连,最后 被逮捕下狱,在狱中去世。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

  《画史绘要》中说:“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恽南田更说他“远宗摩诘”。这是王蒙自己创造的一种叫“水晕墨章”的画法,丰富民族回话技法,成为清后画家效仿的榜样。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