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武术模块内容设置有哪些掌握青年拳对练9~12动的动作等内容。扩展资料:《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相关要求规定:1、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 武术模块内容设置有哪些
掌握青年拳对练9~12动的动作等内容。
学习目标要求掌握青年拳对练9——12动的动作;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在对练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
在同一个年级可打破班级界限,按篮球、太极拳、乒乓球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年级可打破年级界限,按篮球、太极拳、乒乓球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在同一年级平行班较少或体育教师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在班内按篮球、太极拳、乒乓球等项目进行教学。
扩展资料: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相关要求规定:
1、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
2、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3、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都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
体育课包括哪些项目
体育课报考的体育项目有体能(耐力)项目、跳跃(速度)项目和技能(力量)项目。
1、体能项目
体能项目主要有中长跑,男子1000米长跑,女子800米跑;还有游泳课。
2、跳跃(速度)项目
跳跃(速度)项目主要有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1分钟)等。
3、技能(力量)项目
技能(力量)项目主要有掷实心球(2公斤)、掷铅球(3公斤)、引体向上(男)或仰卧起坐(女)、篮球运球投篮、排球和乒乓球等。
篮球在大学中一般放在选修课的位置,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体育课程,如果你真的喜欢篮球,那么抢课的时候一定要手快哦,篮球课适合有篮球基础的人,或者是对篮球有着强烈喜好的人。
排球在大学体育课一般也放在选修课,适合有排球基础和喜欢排球的同学,排球的难度较大,对技术要求也很高,上课的时候也比较累,但是能锻炼人的身体素质,对身体协调能力的锻炼也非常不错。
扩展资料: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在中国,体育课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由体育教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按照班级授课制的方式,以实践课为主,采取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它是中小学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体育课项目的好处:
1、长期体育课的学习和自觉练习,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和发展智力两者密不可分,良好的身体条件是进行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体质增强了,就能精力充沛地学习,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
2、体育课主要是在体育场进行学习和练习,能使孩子直接受到春、夏、秋、冬,阳光、风、雨等各种自然因素的磨练,能有效地提高孩子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体育课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表
本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三部分组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专业方向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观察、教育调查和教育实习等。本专业学制三年,全学程共156周,其中教学活动(含考试)106周,教育实践10周,寒暑假30周,机动10周(主要用于社会实践、集体教育、军训、劳动教育和课外社团活动等)。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海内游子1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